近年来,一些党员干部“招商作秀”、“汇报作秀”等事例频频见诸报端,手段花样翻新,其背后反映出的错误心态和不良风气不能不让人警醒。
热衷于作秀者,除了受扭曲政绩观、面子因素等影响,根本原因还在于宗旨观念出了问题。在工作中,他们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出发,干工作的目的是为自己树碑立传,获取名利,而不是基于群众的利益,更不是基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、问题。正因为干事的出发点摆在了“私”字上,干事方式才会偏离正确轨道。
作秀现象不仅催生浮躁功利的干事方式,导致形式主义、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盛行,更严重损害群众利益,败坏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。从短期来说,喜欢作秀的党员干部可能会有短暂的表面光鲜;但从长期来看,作秀就像虚幻的泡沫,一戳就破。
作秀心态不可取。党员干部必须要摒弃“做给上级看”、“做给媒体看”的形式主义作风,少一些“花拳绣腿”,多一些真枪实弹。要想真正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口碑,关键还在于真抓实干。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,“什么是作秀,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,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。”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应有“不贪一时之功,不图一时之名”的觉悟和耐心,以踏实苦干来赢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。
防止党员干部“作秀”现象,要在干部选拔、考核和监督的制度上下功夫,摒弃干部考核机制重显性政绩、轻隐性政绩的模式,促进形成干实事、重实效的良好氛围。同时,要强化问责,用好干部能上能下机制,让能干事、干实事、干好事的干部得到任用,让哗众取宠、沽名钓誉的干部得到教训。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:余足云)
上一篇:让朋友圈清爽干净
下一篇:“纸上解决问题”要不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