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人民服务,让厉守京一路收获了很多快乐。
【回放】 “‘学雷锋’是每个人理所当然、应做的事。”1989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的厉守京说:“客车司机是个服务型岗位,帮助别人也成为我工作生活中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。”
从1979年进入原浙江省汽运公司温州客车队,到2007年调离交通运输岗位,28年间,厉守京从普通的客车司机到汽车站经理,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殊荣。他这一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,可贵的是日复一日、细水长流。
提早一个小时到岗,这是厉守京当司机时雷打不动的规矩。当时他开的是温州到杭州的班车,每天到站里检查完车辆后,厉守京总会站在门边,帮上车旅客提包、找位子、放行李。常有粗心的旅客,临发车了气喘吁吁地赶到才想起忘了买票,这时厉守京总会让他们先上车,自己跑去售票厅帮他们买。
路上常碰到旅客出现感冒、中暑或肠胃不适等急病。厉守京就自己出钱准备了个药盒,买些常用救急的药品放在车上,免费分给有需要的旅客。一名旅客得知厉守京的收入并不高,就问为什么要这么做,厉守京回答道:“方便大家就好。”
【感言】 接过八十年代社会建设重担的这群人,生于五十年代,成长于六七十年代。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,正是“雷锋精神”风华鼎盛的时期。那段“学雷锋”的经历是他们年少记忆中最闪光的一页,日日诵读的“雷锋日记”,渗透他们的血液,成为他们做人处事的日常行为规范。
【传承】 每年除夕,总有短途旅客因各种原因滞留。厉守京从杭州开回最后一班车差不多是下午4时,行车疲惫和年夜饭的召唤在催着他往家里赶。但每次目睹旅客滞留,他总会主动请缨,为他们再开一趟,即使没有额外的加班费或奖金,即使会错过全家团聚的年夜饭。他觉得这是应当做的。
“我们那个年代,不管是新老同事都抢着开末班车;被大雪延误了班车,领导会熬好红糖姜茶在渡口等着我们回来;遇到需要帮助的旅客,车站的每个人都会伸出援手……”在厉守京眼里,上世纪80年代,每个人都是“雷锋”,“我并不觉得我为别人做了什么,相反,我从这些事情中收获了快乐,所得到的比付出更多。”
来源:温州日报